有區別。因為帕金森病屬于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,藥物治療只能是控制癥狀,提高生活質量,并不改變疾病的進程或者逆轉疾病,所以需要長期、終身治療。另外,在藥物控制癥狀的同時,又不得不面對藥物潛在的副作用。藥物治療時間越長,副作用一旦發生則患者受到影響的時間也越長。中青年帕金森病患者與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相比,服用復方多巴制劑等藥物容易出現運動并發癥等不良反應,而且可能長期受到困擾,因此防止這些問題非常關鍵。
所以傳統觀點認為,對于中青年患者,如果疾病程度對于生活和工作影響不太大,可以考慮適當推遲藥物治療的啟動時間。但如果疾病程度較重,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,那就要盡早吃藥,提高生活質量、提高工作能力。只是在改善癥狀的要求上,要遵循“細水長流,不求全效”的原則。即,不要追求短期百分之百癥狀改善,但爭取實現長期穩定的療效。
對于年紀比較大的患者,因為可預期的壽命決定了治療時間有限,所以要盡可能早期治療,讓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更好更早的改善。
總之,年齡的因素都是相對而言。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癥狀的程度。一般出現震顫、肌強直、運動遲緩等,影響到工作、生活的話,就可以開始治療。所有這些因素要綜合分析。